外国语学院科研工作简报
外国语学院2006年科研工作小结
外国语学院2006年科研工作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公开发表的论文共68篇,其中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5篇,国外学术期刊论文1篇,其它外语类期刊论文22篇,校内期刊论文2篇,其他正式期刊论文22篇,外国语学院年刊《外语教育》论文13篇,各类论文集论文3篇(详见表1)。
2. 出版的教材、专著、编著等12部(详见表2)。
3. 今年我院新立项目27项,其中教育部项目4项,“
98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1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十一五规划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8项,校级12项。在研项目81项,共有3项已结项。新立及在研项目合计共108项(详见表3)。
4. 公开学术讲座18人次。其中校内主讲人共3人次,校外主讲人共15人次。(详见表4)。
5. 有14人次出席了各类学术会议12次,提交会议论文共13篇。派出18人次到国外进修学习和考察。(详见表5)。
消 息
● 我院陈俊森教授申报的《大学日语课程改革研究》课题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规划项目。
●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知名博导郭继德教授来院讲学
2006
年
12
月
14
日
下午3:30,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知名博导郭继德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中西荒诞戏剧比较”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秦晓晴教授主持。报告以《等待戈多》,《潘金莲》两部作品为切口,从时代背景、作家对待“荒诞派”称谓的态度、剧作题材、剧中人物、作品的时空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中西方对“荒诞剧”的理解存在差异。“荒诞剧”是西方荒诞社会的特殊产物,中国作家借鉴了“荒诞的写作手法”,而不是创作了“荒诞剧”。 报告持续约两个小时,与会师生均表示通过本次报告,对“荒诞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丹黎供稿)
● 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6
年
12
月
8
日
至10日,由北京大学、墨尔本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承办“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英、美、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和国内外语界、汉语界以及方言学界的社会语言学家、学者、教师和硕士、博士生等约260多人受邀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知名学者和博士生导师如北京大学的胡壮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主编姚喜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系教授、博导李宇明和以及Dr. Bonny Norton-Professor and Distinguished Scholar in th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University British Columbia, Canada等作了主题发言。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言的还有著名的国内社会语言学专家:陈松岑、陈章太、戴庆厦、祝畹瑾、徐大明、郭龙生、周庆生、郭熙等。北大教授高一虹主持了开幕式。 此次会议就“语言与认同、领域语言研究”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主题发言和小组讨论。我院教师孙云梅向大会提交了题为“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口语课堂习得环境调查与研究”论文,并在由清华大学外语学院博导杨永林教授主持的“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组进行了小组发言与讨论。(孙云梅供稿)
● 全国中青年斯拉夫与欧亚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6
年
11
月
8
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首届欧亚论坛--全国中青年斯拉夫与欧亚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俄罗斯研究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隆重拉开帷幕,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俄罗斯、东欧与中亚研究领域的80余名专家学者,经过三天热烈而精彩的研讨和讲座等活动,于
11
月
10
日
为研讨会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又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之间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与文化上的交流日益紧密,今年的中国"俄罗斯年"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基础的欧亚大陆多边国际组织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扩大。面对欧亚大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俄罗斯与欧亚问题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更要不断地去针对新问题加强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次会议主要面向全国的中青年学者,立足于跨学科、多领域,对中俄及欧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研讨和交流。
此次会议共由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李凤林、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静杰、中国前驻俄使馆武官王海运少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李永全研究员的内部报告,大会主题发言,分组发言讨论和高研班讲座等部分组成。会议还特别邀请了俄罗斯《侧面》杂志社主编和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两位外国嘉宾到会。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终身
教授
冯绍雷
教授作了主题的讲座。
我校外国语学院青年学者
陈欢云
老师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她表示,在这次会议中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尤其对她的 "俄罗斯民族与文化" 课程帮助颇大。(陈欢云供稿)
● 2006年湖北省大学俄语教学研讨会纪要
2006
年
11
月
26
日
,由湖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外语学院合办的2006年湖北省大学俄语教学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网络学院二楼举行。会议由湖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俄语分会会长王四海教授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外语学院书记高芸女士、科研副院长张宝红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庞兰女士到会表示欢迎并介绍本校俄语发展情况。
王四海
教授通告了2006年大连全国大学俄语研讨会内容,总结了2006年湖北省大学俄语研究分会的工作,并对2007年分会工作做了安排。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张建
平副
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的刘义斌副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的徐友萍副教授分别就 “推动中国俄罗斯文化年,积极筹备和举行湖北省大学俄语俄罗斯知识竞赛和发展湖北省大学俄语分会的构想”,“大学俄语的具体教学和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未来俄语的发展潜力”做了报告。
刚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回来的武汉理工大学的
袁顺之
教授和武汉大学的
李红青副
教授分别就在普希金外国语学院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进修和生活时所感悟的事情与大家分享。
袁顺之
教授鼓励大家“要在艰难的情况下自我努力。”
会议期间,大家纷纷交流开设新课程的成功的喜悦和摆脱困境的努力和艰难。
中国地质大学外语学院的副院长
张宝红
教授说:“大学俄语老师积极主动地探求发展、刻苦地钻研精神让我很受感动。”
我校外国语学院
陈欢云
老师在这次会议中被聘为湖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俄语分会的秘书。 (陈欢云供稿)
● 2006年湖北省高校“俄罗斯及俄语知识竞赛”赛况报道
2006
年
11
月
26
日
,湖北省高校〝俄罗斯及俄语知识竞赛〞9:00-11:00在中国地质大学西区教3楼403教室举行。来自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大学的40名同学参加了知识竞赛。竞赛分三组进行,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徐洪、华中科技大学的刘绍辉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文宾分别获得研究生组、本科生公选课组和本科生一外组的冠军。并各组评出二等奖各两名和三等奖若干。
我校共派出7名选手参赛,获得圆满成功。其中光电系刘绍辉同学荣获本科生公选课组第一名,公共管理学院张文宾同学荣获本科生一外组第一名。生科院汪媛媛同学荣获公选课组第二名,交通学院何赞成等4位同学荣获公选课组第三名。
湖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湖北省大学俄语老师都希望,有了今年的努力和经验,明年还会继续举办这类活动,并相信活动会更红火。(陈欢云供稿)
● 19世纪中俄经济文化交流——以华南地区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19世纪中俄经济文化交流——以华南地区为中心”暨纪念蔡鸿生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12
月
2
日
至3日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永芳堂二楼讲学厅举行。
参加此次会议的20多名学者为国内外在中俄关系研究这一领域中卓有建树者。其中有来自俄罗斯社会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汉学家雅伊达·谢·伊帕托娃,和巴克夏宁,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罗季奥诺夫,韩国延世大学的Jean Young Kim和国内各领域的著名的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
学者们的学术报告围绕着以下论题进行:中俄经济文化交流、19世纪俄罗斯在华南地区的经济活动、俄罗斯人华南游历史时考订。本次会议语言为普通话。与会的三位俄国学者用俄语作报告,配有中文同声传译。而韩国学者Jean Young Kim的报告是以英语进行。
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年轻学者
陈欢云
老师参与了本次会议,并获得
蔡鸿生
教授亲笔赠言的《俄罗斯馆纪事》赠书一本。(陈欢云供稿)
会 讯
l 第十三届国际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
第十三届国际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6月22至24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有意者可提交150-200字英文摘要。如为中文论文需要同时提交一份英文摘要; 提交摘要和提案电子版(Word文档)截止日期为2007年2月20日;提交会议完整论文截止日期为2007年5月20日。有意者将摘要和提案发送至:j.yuxin@gmail.cm。详情请浏览:
l 2007年国际语言学及语言哲学暑期讲习班
2007年国际语言学及语言哲学暑期讲习班将于7月23-3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据称届时将邀请美欧最著名的学者以及国内本领域内最优秀的学者前来讲学,论题涉及:意义与场景敏感性、意义与逻辑式、语言学的哲学、消极事实与刺激贫乏论、意大利语和汉语的比较语法:长距离照应词与索引、动态理解理论、语用学的最新发展、戴维森的语义理论及语言哲学、通向后分析哲学的一条可能的道路、外在论与自我知识、语言的句法与语义、分析性与理解以及自然语言逻辑。
有意参加者请于2007年4月30日前将报名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组委会。本次暑期学校的会务费为 500元。联络人: 林允清。电话:010-58807744;Email:summershcool2007@bnu.edu.cn
报名表下载及详情请浏览http://www.sfll.bnu.edu.cn/summerschool2007/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