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科研工作简报
消 息
● 我院陈俊森、徐锦芬和胡志清3位老师通过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并获得学校资助。
● 我院教师秦晓晴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经费为20万元,资助期限为2006年—2008年。据悉,全校共有18位教师入选,其中文科院系有两位教师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教育部高等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计划,是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增强高等学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
● 我院7位教师获2006年度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研项目批准立项,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实证研究
|
雷蕾
|
虚构的语言学前沿研究
|
刘琼
|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选择的相关研究
|
张莉
|
机辅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调查与研究
|
郭燕
|
中日诗歌艺术比较
|
曾诚
|
口译的功能翻译方法与应用策略
|
王琴玲
|
理工科学生英语自主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唐芳
|
● 我院有7位教师申报了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别为: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大学日语课程改革研究
|
陈俊森
|
中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征研究
|
徐锦芬
|
中国大学外语课堂习得环境调查与研究
|
孙云梅
|
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语期刊学术论文语篇建构对比研究
|
胡志清
|
德语和英语实用句型比较研究
|
张建伟
|
英汉法律文体的比较与翻译
|
康莉
|
东亚诗歌艺术比较研究
|
曾诚
|
● 9月1日下午,学院为明年申博工作召开了动员会,参加者包括院领导和各学科带头人等15位老师。会上,秦晓晴教授分析了我院申博的优势及不足,提出了申博工作的重点。樊院长和熊书记表示全力支持明年的申博工作。老师们讨论热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我院申博前期准备工作已正式启动。
学 术 讲 座
演讲人: Dr Geoffrey Gray,associate professor at Seton Hall University, New Jersey; Fulbright Program Scholar
题 目:Roots and Routes—the Trouble with Travel
时 间:3:00 pm, May 23, 2006
地 点:Room 7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简 介: This lecture looks at ideas of the self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multiculturalism, particularly problems raised by travel, i.e. by mobile selves, crossing borders and re-constituting themselves, as opposed to the often essentialized selves posited by contemporary academic multiculturalism. Paradoxically travel does not seem to be constructive to the enhancement of one’s subjectivity. Yet it is inevitable that one should travel from time to time to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identity and home.
A lot of remarks made by famous writers have been cited to illustrate the point that travel leads nowhere as well as somewhere. Emerson was quoted to prove that travel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rove one’s horizon, or maintain one’s loyalty to one’s original place. But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globalization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the representational challenge is seen to be the portrayal and understanding of local, global and historical encounters, co-productions, dominations, and resistance. One needs to focus on hybrid cosmopolitan experiences as much as on rooted, native ones. No one is permanently fixed by his or her “identity”. In order to get a clearer idea of one’s home, one has to leave it.
At the end of the lectu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with Dr Geoffrey Gray. Dr Hu Hong and Professor Ren Xiaojin also put forward some insightfu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mobile self of women and the dissatisfaction of the subject in the long course of travel. The whole lecture and discussion ended in great success. (李智、张奇才)
演讲人:Dr. Shaobo Xie,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and Associate Editor of ARIEL
题 目:Translation, Transformation, Hybridization: Towards Theorizing Chinese Modernity
时 间:7:00 pm, June 16 2006
地 点:Room 5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简 介: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nslation alters, expands, and hybridizes translator and translated at the same time, for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neither remains the same that has been known and both become displaced, enriched, and revised. Although Chinese modernity derives its key concepts, criteria and parameters from translating Western theories of modernity, no Western idea or theory comes to China unmodified, untransformed or unhybridized. What emerges from the processes of appropriative translation in modern China is a form of modernity different from and alternative to the hegemonic modernity of the West, and therefore, in performatively translating Western ideas and values, the Chinese will return to the world an enriched, reinvented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modernity.
After the lectu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with Dr Xie about Ezra Pound’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nd the helplessness of modern people in the postmodernist context. (汪东枚)
学 术 信 息
第二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通知
在总结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会决定举办第二届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评选范围为由中国籍作者撰写的2003年7月---2006年6月期间在国内外杂志、论文集中正式发表的有关英语教学的中、英文稿件。参评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06年9月30日。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将给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证书,并结集出版获奖论文。有关具体细则请访问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网站:http://www.celea.org.cn
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2006年5月26日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与《中国翻译》编辑部、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将联合举办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将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议暂定于2006年12月2日---4日于珠海举行。请有志于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学者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踊跃投稿,中英文皆可,大会学术委员会将择优汇编论文集。论文集截稿日期为9月30日。来稿请寄510275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李老师收,或电邮至lixiaozh@mail.sysu.edu.cn 或 wdfwsbn@yahoo.com.cn,电话: 020-84113607。
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 《中国翻译》编辑部 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
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通知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办的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将于2007年4月6日至4月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主题:文学·文论·文化。议题包括:
1. 现代英美文学思潮、运动和流派研究
2. 历史上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 英美重要作家与作品研究
4. 跨文化语境中的英美文学批评
5. 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热点问题
6. 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学
7. 英美文学研究在中国
8.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研究
大会将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做主题发言。大会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汉语。与会代表递交的优秀论文经专家审定后将收入论文集正式出版。交通费和食宿费自理,会务费600元。
请参加会议人员将要提交的论文的题目及摘要(中英文各一份,300词左右)连同回执一并在2007年1月3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传真或邮局寄至以下地址: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周朝刚或蔡佳颖老师收);上海大连西路550号 邮编200083(请在信封左上角注明“研讨会”字样);传真:55395556(工作日);Email :engdept@shisu.edu.cn; 联系电话:021-65311900*2325 或2326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筹委会
附: 《外语教育》征稿启事
《外语教育》是创办于新世纪的一本学术年刊,每年1卷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1.《外语教育》欢迎以下各类来稿:
① 外国语言研究;
② 外语教学与测试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试验和调查报告;
③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④ 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及译作评介与分析;
⑤ 外国文学研究;
⑥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及最新理论介绍;
⑦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新书评介。
2.来稿力求精炼,论文一般以4000—8000字为宜,书评以3000字为宜。
3.来稿请按以下格式要求打印:
标题(居中)
作者单位、姓名(在标题下方,居中)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用顿号隔开)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用逗号隔开)
正文(层次编码依次使用1. 2. 3.…… 1.1 1.2 1.3……)
参考文献(请参照《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要求,注释同此。)
通讯地址(邮编在前)
论文英文标题
4.来稿请附作者姓名、工作(学习)单位和详细地址及电话号码和E-mail。
5.来稿都将经两名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并在收到后两个月内给予处理意见;如不采用,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6.来稿请放入《外语教育》责任编辑李琼老师的信箱(Tel: 87540170,liqiong@mail.hust.edu.cn)。
截稿时间:10月10日
欢迎院内师生踊跃投稿!
《外语教育》编委会
20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