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毅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科技词汇向普通词汇的演变机制”论文。
● 李菁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7期上发表了题为“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论文。
● 翻译研究所第二次学术沙龙
我院翻译研究所于2008年5月8日上午10点在科技楼南楼105教室举行了第二次学术沙龙,沙龙由翻译研究所所长黄勤老师主持,翻译研究所全体成员及其他教师和英语专业的研究生30多人参与了本次学术沙龙的讨论。
首先,此次翻译沙龙的主讲人徐敏和陈瑛两位老师就“翻译标准和技巧”的专题在会上做了报告,并用powerpoint分别就各自的论文进行了详尽的陈述,论文题目分别是“信息科学视角下的翻译批评‘忠实’标准再思考”和“合作原则在小说对话翻译中的运用”。这两篇论文用不同的视角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翻译的标准进行了阐释,并且都有着各自的新意。前者用信息科学的概念、特征和原理来诠释翻译批评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翻译批评应综合考虑译文这一信息的目的性、自觉性以及其信息价值的非中立性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从而将传统的“忠实”标准纳入到更宽容和更多元的维度。后者尝试运用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来比较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的对话译文,并运用理论指出两个译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用会话合作原则来指导、衡量小说中的对话翻译,从而达到提高译文质量的目的。
研究所的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对论文中的问题、疑惑和两位作者进行了学术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黄勤老师也对两篇论文进行了总结性的肯定和点评,指出了今后大家选题的方向及要注意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积极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并踊跃向外投稿。整场沙龙持续两个多小时,气氛热烈,加深了研究所成员对论文写作方法的认识,提高了大家的翻译论文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陈英、徐敏供稿)
● 翻译研究所第四次会议纪要
2008年9月12日上午10点,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在在科技楼南楼109教室举办第四次翻译研究所学术沙龙,大会由研究所所长黄勤老师主持。首先黄勤老师介绍了傅雷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暨”傅雷与翻译”国际学术会议的具体内容: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南京大学许均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除了中国翻译界的学者,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外对傅雷先生充满崇敬之情的中国通。会议不仅为中外翻译界学者提供了研究傅雷先生及其翻译思想的交流平台,同时还通过傅雷先生的书法展和美术展充分展现了傅雷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黄勤老师鼓励年轻老师多参加此类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推荐大家参加在大连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和在江西举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讨论会,黄勤老师还要求大家多关注《中国翻译》和《外国语》等权威期刊的会讯,了解翻译研究中的最新动向,多参加学术交流,为撰写出更多更好的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之后,王树槐老师向研究所老师同学们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经验,他提出在确定研究题目时应该从单个问题开始,并且围绕一个创新的研究体系。在文献搜索时要全面搜索国内外的最新、最有代表的文献,并完成找文献、读文献、梳理分类文献和评价文献这四个步骤,在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时要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清晰的脉络阐述自己的观点。黄勤老师要求大家以后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以提高课题论证报告的写作能力,力争有效成功地申报各级课题。
翻译沙龙第三期的主讲人刘毅老师和别芳芳同学宣读了论文”论诗歌翻译的损失与补偿”, 论文通过对前人翻译补偿分类理论的回顾和梳理,提出了诗歌翻译补偿的分类原则,认为由于诗歌翻译的特殊性及其对“三美”的要求,诗歌翻译应从形式的补偿、音韵的补偿和意境的补偿这三个方面对诗歌进行有效的补偿,论文还用三首诗歌的翻译为例来说明这三种分类原则的合理性。研究所的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对论文中的疑惑和两位作者进行了学术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黄勤老师也对两篇论文进行了总结性的肯定和点评,指出了今后大家努力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安排了下次翻译沙龙的主讲人和论文撰写的任务。
最后,黄勤老师布置了二学位论文指导的工作,要求大家认真负责地做好此项工作,主动与学生取得联系,确定好论文的选题范围,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进度,对学生论文的态度和质量严格把关,力争保质保量地完成二学位论文指导的工作。(翻译研究所徐敏供稿)
● 外语教育研究所会议纪要
2008年9月10日下午,外语教育研究所在科技楼南楼109会议室召开新学期第一次学术沙龙活动。共有二十余位老师参加。
此次活动由研究所所长徐锦芬教授主持。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参与到课题中去,争取早日出成果。接着,都建颖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她的海外求学经历,并与大家探讨了如何做好一名语言教师。此次活动的第三项内容是刘洋和施渝老师分别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惑等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在座老师积极响应,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整个沙龙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会后大家还在围绕课题申报、实施等具体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 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
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
主题: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
2009年6月11-14日•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
论文征集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和中华传播研究学会将于2009年6月11-1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召开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人际、组织与媒体视角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现征集会议论文。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这种联系与交流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人类文明的融合影响深远。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差异,中国与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交流并不顺畅,其中充满了误解、陈见,有时甚至演化为敌意和冲突。这些活生生的跨文化交流障碍——人际层面、组织层面和大众传播层面——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传播研究的重要选题。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已超越历史上任何时期。跨国旅游、跨国商务、跨国教育、跨国文化与体育活动、跨国大众传播、跨国网络传播等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构成了跨文化交际/传播研究取之不尽的样本和检验研究成果的试验场。本次研讨会将以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为主题,从人际交际、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视角全面切入,关注中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结合跨文化交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本学科的发展开拓空间,为和谐世界的构建贡献智慧。
一、论文选题范围
跨文化交际研究
-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与理论
- 跨文化交际调适
- 跨文化适应
- 跨文化交际能力
- 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管理
- 全球工作场所中的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与协商
- 跨文化符号学
- 跨文化语义学
- 跨文化语用学
- 跨文化修辞学
- 跨文化心理学
- 跨文化社会学
- 跨文化网络交际
- 语言与文化
- 语言与媒体
- 语言与社会
- 语言态度
- 语言政策
- 文化与认知
- 文化与语言多样性
- 文化与翻译研究
- 少数民族与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医患交流(健康传播)
- 跨文化商务交际
- 跨文化组织传播与管理
- 跨文化谈判与调解
-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发展战略
-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 跨文化交际伦理
- 跨文化交际教学
-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大学英语教学
- 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习得
-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 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
- 跨文化交际学科建设
- 其他与跨文化交际相关选题
跨文化传播研究
-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与理论
- 跨文化传播历史
- 跨文化新闻传播
- 跨文化影视传播
- 跨文化网络传播
- 跨文化政治传播
- 跨文化宗教传播
- 跨文化广告传播
- 跨文化大众传播文本研究
- 跨文化大众传播组织研究
- 跨文化大众传播受众/接受/影响研究
- 跨文化传播策略
- 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 大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 中国国际形象
- 中国对外大众传播
- 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 外国文化的在华传播、接受与影响
- 跨文化危机管理与传播
- 跨文化教育
- 跨文化传播与身份建构
- 跨文化传播、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世界文化生态
- 跨文化传播、种族中心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
- 全球与地方
- 跨文化传播与和谐世界
- 跨文化传播与人口流动
- 性别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
- 社会学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
- 旅游与跨文化传播
- 传媒素养
- 跨文化传播伦理
- 跨文化传播研究方法
- 其他与跨文化传播相关选题
比较文化研究
- 文化研究
- 中外价值观比较
- 中外宗教比较
- 中外生活方式比较
- 中外习俗比较
- 中外文化禁忌比较
- 中外文学比较
-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 当代中国文化特性与走向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
- 其他与比较文化研究相关选题
二、会议形式
本次会议将采取大会主旨发言(keynote speech)、小组论文发言(session)和专题讨论(workshop)三种形式。主旨发言人选将由会议学术委员会确定。小组论文发言包括指定组合和自由组合两种形式,前者由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根据所提交的论文主题进行组合,后者由会员在会前自由协商确定小组发言主题和论文人选(提倡论文发言人组合的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国背景),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批准设立。小组论文发言每场45分钟,一般由6人组成(1位主持人、4位发言人、1位点评人)。专题讨论围绕一个共同主题进行有准备的口头发言和深度讨论,充分地交流互动;讨论主题(前沿性选题、原创性观点)和人选(5-10人)由各专题讨论的主持人负责提出,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批准设立。
三、论文摘要及相关要求
- 个人论文:需提交论文摘要(中、英文各200字左右)与学术简介(300字左右),并请在简介中注明联系方式(包括个人电话与电子邮箱)。
- 小组论文发言:以自由组合形式参会,需提交小组提案(300字左右);主持人、论文发言人和点评人的学术简介(每人300字左右,并请注明各自的联系电话与电子邮箱);以及每篇论文的论文摘要(各200字左右)。采取小组方式参会的与会者请由小组主持人统一提交上述所有文件,无须再以个人方式重复提交。
- 专题讨论:需提交讨论提案(800字左右)、主持人及小组成员的学术简介(每人300字左右,并请注明各自的联系电话与电子邮箱)。
- 上述所有文件请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到会议注册网站:http://cis.bfsu.edu.cn。如有问题请咨询:icsc@bfsu.edu.cn(国内学者);cafic2009@gmail.com(国际学者)。
- 提交论文摘要及相关文件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1月1日。提交论文全文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5月1日。
- 经论文评审委员会推选的由与会的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提交的论文将收入论文集,论文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
- 会议工作语言:英语和汉语。会议鼓励用英语撰写论文和发言;欢迎汉语论文和发言。组委会将根据发言语言进行分组,大会主旨发言采用英语。
四、会议费用
- 会务费(含资料费):会员:600元,学生300元(凭有效证件);非会员:950元(约合140美元);国际学生和随同人员80美元。
- 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住宿标准:双人标准间:140元/人/天;公寓楼单间:100元/人/天;餐费标准:120元/人/天
- 会费缴纳:请在2009年6月11日报到时以现金方式缴纳会费。(注:会议报到时可现场报名加入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报名费100元)
五、会议主席
贾玉新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孙有中教授: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
陈国明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秘书长、中华传播研究学会前会长、美国罗得岛大学教授
六、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
胡文仲: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七、会议组委会
主席:孙有中、徐建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
副主席: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秘书处:张春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段长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刘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八、会议合作单位
主办: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
协办: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中华传播研究学会
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九、会议联系人
国内学者:icsc@bfsu.edu.cn
国际学者:cafic2009@gmail.com
咨询电话:010-8881.6986; 传真:010-8881.6791
会议网站:http://cis.bfsu.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二号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邮编: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