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晚7点,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鲍川运院长应邀在科技楼南楼104会议室作了题为“On the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Interpretation”的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和英语系的学生约两百人慕名前来倾听讲座。
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明武教授主持,许教授首先简要地向师生们介绍了鲍川运院长:鲍院长198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训练部,后赴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任同声传译,现任世界三大顶级翻译学院之一的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兼为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会员、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同声传译、清华大学《翻译文摘》海外编委。
讲座中,鲍川运院长运用自身丰富的实际经验,分口译的形式、类别、角色、质量评定标准、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口译的基本概念。他强调,简单的口译行为并不等于口译专业,专业的口译有三大要素:基本的语言能力、知识和翻译的技能,三者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完外语专业只能表示具备翻译行为,而并不具备职业翻译能力。换句话说,学完外语专业不是就能做翻译了。在笔译方面,要熟悉中外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鲍川运院长建议,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灵活转化,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脱离语言的外壳,注意语言的意义单位,不要把翻译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要抓住主要意思,进行意译。在翻译专业文章时,要弄清材料背景,掌握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把复杂的句子切割成若干短句进行简单化处理。
作为联合国的同声传译,鲍院长指出,译员经常会遇到很多完全生僻或不懂的专业词汇,所以在翻译某些夹杂大量专业或生僻词汇的句子时,不能一昧的辗转于其语法结构,而是要归结于意思点。还要善于分析句子之间,分句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灵活的衔接,而做到这些,必须通过平时对语言的培养,不断扩大的词汇量和对表达技巧的训练,通过强化训练逐步达到内化的高级层次。
鲍川运院长还用一些有趣的事例说明口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和提高翻译质量的技巧。他与在场师生一起分享了他几十年英语翻译的宝贵经验与方法技巧,其生动务实的讲座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真正的翻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讲座结束后,鲍院长回答了在座的老师学生有关口译的提问,师生们都认为从讲座中受益匪浅。(翻译研究所徐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