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一托了之,部分毕业生稀里糊涂变成“弃档族”,甚至有人让档案“睡”在自己家里,而他们用到档案时方恨“弃”。昨天,省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毕业生,人事档案虽然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但依然不可替代,许多手续都绕不开档案这一关。
【现实】档案自家放变成“死档”
郑州某广告公司的张先生最近有点烦,惹他烦的是放在自家抽屉里的个人档案。“档案到用时,方知它的重要。”他说,由于档案几乎变成“死档”,社保办不了,转户口也成了麻烦事。张先生2004年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去闯世界,次年他以找人帮忙找工作的名义,从毕业高校迁移走个人的就业报到证和档案,此后他的档案就一直存放在家中的抽屉里。他的户口也随着档案被“打”回农村原籍。
今年,张先生漂到郑州找了工作。6月,公司准备给他办理社保,他需要把户口迁到郑州,可既没房又“没”档案,张先生的户口没法迁,更不用说办理社保了。
“弃档”了结婚证也难领
除了个人保存档案外,还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人档分离,莫名做了“弃档族”。
在媒体工作的吴先生毕业6年了,当年他缴了两年的代管费,就把自己的档案托管到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随后再也没去管过。
直到今年5月,他要领结婚证,需开具户籍证明时,才想到“酣睡”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
而高小姐似乎更“冤枉”,她已工作了4年,现刚被省会一家事业单位录用。当她兴冲冲地到当地人才中心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才发现档案身份还是个“学生”。她的档案内没有任何工作考核或职业记录等方面的资料,所以只能是“学生”。
省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部部长刘华介绍,毕业生“弃档”、“忘档”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
【解释】许多手续没档案办不成
“我又不考公务员,单位还在缴纳着社会保险,要档案有啥用?”几位在企业上班的受访者都这样问。他们认为对他们来说档案没啥用处,托管档案每年还得缴费,不划算。
对此,刘华部长并不认同。“最明显的是计算工龄。”他说,毕业生若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档案手续,直接影响工龄计算,也影响着转正定级。
其次是评职称,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只有通过人才中心才能申报职称;个人拿着档案根本无法申报职称。
还有升学考研,通过招考进入事业单位或做公务员,以及异地调动,都必须在当地人才中心办理相关的调档、政审等手续。
【补救】“死档”、“弃档”可亡羊补牢
“死档”多是由个人“握”着档案所致。这类档案咋“激活”?有关人士建议,毕业生可以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带上毕业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到劳动部门下属的人力资源市场或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中心,重新建档、存档。
针对“弃档”、“忘档”现象,省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这类毕业生需要补办手续,首先需补缴档案代理费,另外有些资料或记录可能会因时间久而无法补充,这给他们本人也带来麻烦和损失。因此,“弃档族”应及时到人才中心“填充”个人资料,并按时缴费。
【提醒】毕业莫忘给档案“安家”
一是办理就业报到手续或人事代理手续,宜早不宜迟,一定不要超过在学校存放的两年期限;二是慎重办理手续,毕业生可权衡自己在毕业两三年内最有可能去的就业地,就在该地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三是档案传递渠道要正确,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部分单位不能管理档案,另外档案不能交由个人或亲友代管。(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