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静宜)6月20日,应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桑园博士在线上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民族志的理论基础、方法特征和在外语课堂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冯学芳老师主持,我院师生30余人参与。
桑园是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4月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取得外语及第二语言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同年9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师教育和英语教学,主要基于语言社会化理论和教师身份认同理论探究英语教师(包括英语师范生)的教师学习、专业发展、教学实践和福利健康等话题。目前以第一作者和合作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和编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如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System等SSCI和AHCI期刊论文8篇。主持各类校级课题4项。
桑园博士从民族志的理论基础、方法特征和在外语课堂研究中的应用等三方面开展其论述。他首先介绍了民族志的哲学观点,包括其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在介绍方法特征前,他引入了几组专有名词的对比,如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组织与制度,并详细说明了民族志的7大特征,分别为好奇心、熟悉度、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田野笔记、电子记录和采访。在开展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此为研究提供动力。在研究前也要对研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开展的田野调查需要研究者参与到研究对象的互动之中,尽可能融入环境,并用照片、录音和录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采访等方法记录研究对象的所思所想。最后,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关于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沉默不语现象的研究,作为民族志研究的具体案例。讲座之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孔德麟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做民族志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学术素质。
桑园博士的讲座内容详实,富有深度,在场的师生均深受启发,受益匪浅。